如何让孩子告诉你他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夏天的陈小舒 作者: 编辑:李进 2019-08-07 08:55:00

内容提要:妞妞从2岁开始上托班,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完全问不出她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如果问她“今天在幼儿园里玩了些什么呀?”,“今天过得开心吗?”总会得到这种无聊的答案——“没有玩什么”,“开心!”,“喜欢”,或者“我忘了”,“我不知道”……

  文/夏天的陈小舒

  妞妞从2岁开始上托班,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完全问不出她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如果问她“今天在幼儿园里玩了些什么呀?”,“今天过得开心吗?”总会得到这种无聊的答案——“没有玩什么”,“开心!”,“喜欢”,或者“我忘了”,“我不知道”……

  我知道孩子并不是在故意敷衍我。

  很快我改变了提问的策略,问一些具体的问题,帮助孩子回忆一天中发生的事。

  但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和孩子的对话进行不下去,除了问题本身可能问得太无聊,和小朋友聊天的技巧也需要改进。

  我曾经并不擅长、也不喜欢与小孩子聊天。我感觉每次我与小孩对话时,都超级不自然——简直像个怪阿姨,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调,也不知道和他们有什么可聊的。

  我的一个朋友就非常擅长和孩子聊天,虽然他没有孩子。以前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不要说小孩了,就连刚认识的猫猫狗狗,都能很快熟络起来!他说,你就不要把他们当成小孩啊,和他们聊有趣的话题。

  在他看来和孩子聊天好像是一件很简单,很自然的事,可是对我来说还是很难。我发现我在小孩子面前其实很不自然。我是小心翼翼的,怕说了什么他们不喜欢我,或者他们的父母会不高兴。我其实很喜欢小孩子,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好好相处。

  曾经我还以为是我在聊天的时候“放不开”,不会做出搞笑的声音,不好意思和他们疯,不会逗孩子。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个原因。你不需要做一个“小丑”来讨孩子欢心。你需要的是真诚、自然地和他们交谈,并且也需要一定技巧。

  当我有了孩子后,我好像慢慢就开窍了,变得能自如地与小朋友展开对话了。

  与小孩子交流需要花费比和成人交流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并掌握沟通技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提问和回答。

  以下是我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的一些技巧。希望这些小策略能够帮助你教孩子组织自己的想法和语言,从而更容易对他人敞开心扉。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和孩子交流?

  1、信息量过大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小孩对于时间的感觉和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觉得一天过得特别快,没有做多少事,一天就结束了。一年也就眨眼间的事。就在最近,在填一个表格的时候,别人问我多少岁,我脱口而出,32。然后马上改口说,不对,是35岁。

  对于孩子来说,每一天都要漫长很多。从早上离开家门那一刻开始,孩子的一天发生了大大小小几百件事。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会被忽略的小细节,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件事。比如我儿子就会注意到沙发上的一根羽绒服里调出来的羽毛,然后捡起来吹半天,也会注意到花坛边缘的小蚂蚁,用手跟着追一会儿,还会注意到我们房顶有一只小小的虫子……他们一天还要吃好多东西,睡午觉,换衣服,玩很多种游戏……

  所以每当听到你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玩了些什么呀?”他可能会不知从何开始说起——该不该告诉你今天幼儿园排练了舞蹈呢?今天吃午餐的时候教室里有奇怪的气味,帮老师收拾桌子受到了表扬……孩子实在不知道你想听到什么样的答案,所以一下有点懵了。

  • 与孩子交流的要点 

  注意不要问他们很笼统的问题。如果你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你可以试着将提问具体话,比如,“你休息的时候和谁玩了?”或者“今天吃午饭的时候谁坐在你旁边?”

  这些问题能够教孩子如何回忆一天内发生的事,并根据自己的经历讲故事。这种问题也能够明确告诉孩子你想听他讲哪些事。

  如果你想听到有趣的答案,那你的问题也要更有意思——而最好/最酷/最衰/最搞笑的事往往是比较吸引孩子的,这也是另一种帮助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的方法。

  2、角色转换

  孩子在一天中经历了两个世界。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里,ta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在没有爸爸妈妈帮助的情况下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回到了家以后,ta会再次放松警惕成为小孩子。

  这种角色转换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孩子可能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一天中的各种情绪变化。

  • 与孩子交流的要点 

  放学后,给孩子一段放松心情地时间。询问孩子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之前,给ta准备点小零食和娱乐活动。

  我们要鼓励孩子开口说话,用具体的问题引发细节描述,让他们自己来讲。如果孩子的回答过于简短,可能表示他需要更长时间来放松。或者是记忆能力发展不足,或者是语言能力发展不足,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帮助孩子。有时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显著改善的。

  你还可以通过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开始对话,这样能教孩子通过列举事件与人沟通。

  3、地点

  很多人都以为餐桌是与孩子聊天的最佳地点,但其实并不一定总是这样。

  我们成年人交谈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会让人感到真诚,但是对于一些害羞的小朋友,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曾经在QUORA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提问,应该怎样和陌生的孩子开始聊天?

  有一个人回答说,和孩子聊她的鞋子,比如我喜欢的鞋子,上面有个米老鼠,很好看。并不是因为鞋子是孩子们会感兴趣的话题,而是因为这样孩子就不用和你对视了!她会自然地低下头,看着鞋子和你开始聊天,这样会减少孩子对陌生人的紧张。

  他说得非常有道理,面对面坐着、目光对视会让一些孩子感觉到压力。孩子们往往会更愿意在没有直接眼神接触的状况下开口说话。所以在上下学的过程中,边走边聊,或者坐在汽车后座时孩子会比较愿意开口说话。

  开车时父母会专注于道路状况,因此更容易倾听孩子的话。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也非常放松,喜欢一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 与孩子交流的要点 

  漫长的一天学校生活过后,无论你们身处何处,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并不是一件易事。

  建议大家提问时要更有创意。展开对话的问题可以是:

  “今天有没有因为某件事哈哈大笑?”

  “今天有没有遇到让你感到伤心的事?”

  “今天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今天你有什么想要帮忙老师/同学做的吗?”

  如果孩子仍然不愿意开口,还可以试着打开音乐,找一些孩子喜欢的歌,一起哼唱,之后再尝试与孩子沟通。

  4、用力过猛

  有时候我们太想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了,一直追着问,这其实会给孩子压力。孩子会意识到父母会关注自己的学习和与人相处的方式,感到自己正在受到某种“监视”,所以总是会感到压力并想要表现得更好。这种可能会受到评判的感觉会导致孩子不愿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

  类似的“用力过猛”还可能出现在其他你想要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太想和孩子亲近,会忍不住想要“投其所好”。

  对与我这种天生容易“用力过猛”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努力去克服这种讨好其他人的倾向并不是件坏事,这不仅是为了你自己的理智,也是因为孩子们其实十分敏感,他们能够迅速察觉到你的不自然,并且能够感受到你并不是发自内心想和他们交流。

  有时候我们身边的人也会这样问小朋友。我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拜访一个朋友。正好有一个月子中心的人在她家里随访,了解她宝宝的情况。那个“幼儿教育专家”就蹲下来,试图和当时才2岁,还不太会说话的妞妞交流。她讲了一个蛮复杂的故事,让孩子要听妈妈的话:你知道月亮精灵吗?我是她派来照看小朋友的,我会魔法哦……

  其实我经常可以从妞妞的眼神中看出来,她完全懵了,面对一个陌生的阿姨,她不知道她在说什么,问什么,不知道应该聊什么。她的回应是躲在我身后,不说话。

  我替她解释到,孩子太小了,你讲的有点复杂,她可能还听不懂。

  “幼儿教育专家”说,你不要小看孩子,我能看出来,她是能听懂的。我只能笑笑。

  我能理解她特别想要和小朋友搞好关系,不过这确实就属于“用力过猛”啦。

  有些时候,孩子们根本不需要你的过度热情和“特殊关照”,就像小猫更愿意主动接近不使劲叫它的人,因为这不会带给他任何压力。倒不如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或者你自己专心地折一个纸鹤,放起音乐开始跳舞,引起孩子的好奇。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主动接近你,主动想要和你谈话。(哈哈哈简直跟谈恋爱是差不多)

  • 与孩子交流的要点 

  和小朋友交流时,需要随时看孩子的反馈,看他们是不是听懂了,愿不愿意回应你。如果他们没什么反应,你就应该打住了。试试过一会儿再换一个换题。

  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或阅读,自然地展开对话。

  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

  有时我们太想马上从孩子口中听到事儿了!让孩子很“警觉”,感到有被窥探、审视的压力。不如一起做某件可以使孩子的心情放松下来的事,让ta感觉与你很亲近,这样ta才能愿意告诉你,今天在幼儿园把另外一个小朋友的餐盘打翻,被老师批评了。

  无论孩子说什么,请不要马上评价或批评他,因为这会剥夺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生活的安全感,导致他们更不愿意与大人说话了。

  想象一下,你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其实并不总是希望听到别人的意见对不对?

  5、记忆力有限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工作记忆”(用于临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回忆起一天事件的能力依然有限。

  工作记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成熟,不同个体的发展速度也不一样。这其实是妞妞在两岁时,从托班回家后,很难回答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这类的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与孩子交流的要点 

  与其他家长或孩子的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并相互交换促进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比如,听说你们今天去了图书馆,你借了一本什么书啊?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也可以向孩子提问,这能提高孩子回顾过去的能力。

  此外,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还无法通过语言表达清楚自己一天所经历的情感波动。小孩子们通常会通过行为举止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回家发脾气,可能是累了困了,或者积累了一些“负能量”。小小孩总是对自己的情绪感到困惑。

  在与孩子谈论过程中,父母可以使用兴奋、愤怒、疲劳、担忧或沮丧等词汇来帮助孩子将自己的感受和语言联系起来,建立关于情感的词汇库。

  6、自信心

  当孩子遇到困难面时,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总是立即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但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其实孩子每天在学校里都是自己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直接为孩子提供解决方案只会剥夺他主动思考问题的机会,甚至让他觉得“如果我的想法和爸爸妈妈不一样,那肯定是我错了。”

  有时候真实的情况也可能和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提出的建议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在我们刚搬来墨尔本的时候,妞妞在新学校里交朋友遇到了一点挫折。她总是迫切地想和别人做朋友,一定要别人跟她玩,或者和她牵手。有时候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她就感到很难过。

  看着妞妞委屈地哭着跟我说,“可是我就想跟她玩呀”,真的好心疼。但因为不了解情况,我也不好贸然出主意。

  第二天我便跟老师说了这事,问老师孩子间是不是有什么争执。我也主动约了另外那个小朋友的妈妈周末一起遛娃。

  后来我和老师都发现,原来是妞妞总是想要别的孩子玩她的游戏,而不是去加入对方的游戏。于是我们在妞妞被拒绝感到难过时,便建议她,你是想要自己玩呢,还是去玩对方的游戏?

  老师还建议我,和妞妞多练习说,Can I play with you? May I join you?因为孩子可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也会造成他们执着地用一种方式行事。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其实也是在赋予他们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力。父母可以给出建议,但不要替孩子做决定,比如说“那就不要和她玩啊!”,就是替孩子做决定。

  给孩子机会自己去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可以问孩子:“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或“怎样做会让你感觉更好?”“你愿意试试去加入她的游戏吗?May I join you?”等等,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并建立自信。

  如果孩子觉得和你谈话既舒适又有帮助,他自然而然就会更主动地和你聊天。

  • 与孩子交流的要点 

  即使是4岁的孩子也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当父母确实听不容易,需要在“与孩子保持亲近”和“过度干涉”之间找到平衡。

  允许孩子“不想讲话”,但不要放任孩子对你不理不睬。尝试了解ta为什么不想讨论某个话题。

  可以问孩子是否想过一会再聊天,就算遭到拒绝也不要责备他,尊重孩子的决定。

  但如果是涉及到健康、安全或尊重他人的问题则没有妥协。即使孩子不想,你也要尽快想办法与他沟通。

  文章来源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