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是不是“溺爱” 这样问自己就明白了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郭小琳 2024-03-13 08:54:41

  养育孩子,我们总是分不清“真爱”和“溺爱”的界线到底在哪。其实你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答就知道答案是什么了。

  第一个问题:这是在满足谁的需求?人们常常开玩笑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很冷”。

  同样,有一种爱,是“给予孩子父母自己想要的爱”。

  网友@小鱼曾发帖,说每次寒暑假回家,妈妈都会带她去超市买一大堆零食,即使她明确告知自己不喜欢吃这些。回到家后自己一个也不吃,母亲又会大加指责,说她乱花钱,买这么多东西又不珍惜。

  其实,@小鱼母亲买这些东西,本质不是为孩子,而是在满足自己炫耀“母爱”的欲望:向@小鱼证明,你看我多爱你,给你买这么多东西。

  武志红曾经说过:“看见才是爱。“

  如果父母看不见真实的孩子,只凭借头脑中的想当然,或者内心的缺憾去给予爱,就很可能出现这种状况:父母做了很多,孩子却感受不到爱。

  所以,父母需要多问问自己:你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了吗?你的这些付出是孩子想要的吗?

  如果答案是“否”,那么这种爱就是溺爱,因为溺爱背后往往藏着忽视,看不见孩子真正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孩子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父母往往因为对孩子的爱,恨不得时时守候在孩子身边,确保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成长;或者如铲雪机般,为孩子规划人生道路,并及时帮着清除前方的障碍。

  心理学家艾德维尔在著作《成人幸福的童年根源》中指出,如果在孩子小时太过溺爱,无论是物质上的过度满足,生活上的包办,还是在情感挫折方面的过度保护,这些孩子在成年后反而更缺乏幸福生活的能力。

  少年天才魏永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魏永康从小就天资过人,13岁上大学,17岁被中科院破格录取,硕博连读。

  母亲将全部希望寄托在魏永康身上,专门辞职照顾他。生活中,小到挤牙膏、系鞋带、洗脸这样的小事,都是妈妈帮着做,甚至他高中时吃饭都是妈妈喂。

  为了不浪费学习时间,母亲不准他和同龄人一起玩。

  结果,长大后的魏永康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几乎为零,导致他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最后只能被迫退学。

  父母应该时常问问自己,你给孩子的爱能否帮助他们提升各种必备的能力?

  如果答案是“否”,那么这种爱就是溺爱,不仅对孩子无益,反而剥夺了他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第三个问题:孩子是否也在付出爱?前不久,一则新闻上了热搜。

  父亲为了供女儿出国留学,省吃俭用,晚饭顿顿是稀饭、咸菜。而在西班牙留学的女儿,每天大手大脚花钱,还嫌弃家里给的生活费太少。

  父亲解释自己压力太大,希望女儿能节省开支,或者打工赚钱。

  没想到女儿竟然将聊天记录曝光,还大骂自己的父亲。

  类似这种辛苦养出“白眼狼”的新闻并不少。大家在口诛笔伐的同时,也会纳闷: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把自己放的太低,或者完全忽视自己。比如:好吃的全部留给孩子;贵的东西只舍得给孩子买;去游乐园玩,父母提着大包小包排队,孩子则在一旁坐着休息……

  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不会想着去关心父母,还要抱怨给的不够。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志亮所说:“当家长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在这个家庭里唯他独尊,他的要求,父母要满足,父母的要求,他学会了抗拒。”

  真正的爱一定是基于平等的基础上,且是双向流动的。

  父母可以留意一下,你的孩子是否有机会和意愿为这个家付出爱?

  如果答案是“否”,那么这种爱就是溺爱,只会滋养孩子的自恋和自私,并不能让其学会感恩和爱。

  古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并非所有父母都懂得如何去爱。

  希望父母多问问这三个问题,让自己的爱是滋养孩子成长的养分,而不是阻碍其前行的绊脚石。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